2009年年底,深圳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曾经在深圳进行过一次物流企业培训状况的调查,最终的调研结果让人颇为忧心。“在深圳的物流行业中,有94%的公司属于员工规模在5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在这94%的企业中,有85%的公司明确表示自己有员工培训方面的需求。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是,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建立相应的企业培训机制,甚至有些公司在培训方面处于‘一穷二白’的境地。”负责此次调研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对于这样的现状,一位长期从事物流企业培训工作的行业人士却并不感到意外:“可以说,这个结果能够反映目前国内物流企业在培训方面的实际状况。而且,真实的情况可能更加严峻。”
在他看来,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的物流业,在全国范围内一直处于比较领先的水平。而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该地区的物流企业不管是在公司数量、发展规模,还是企业实力方面也都优于国内多数地方。但即便是在这样一个物流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企业的培训比例尚且如此之低,那“其他地区的状况可能更加不容乐观”。
人才 “蓄水池”
一直以来,人才缺乏都是制约我国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大掣肘。不少物流企业的负责人都在各种场合大声疾呼“招人难,招到一个有水平的人更是难上加难”。网上一些物流企业高薪诚聘的启事常年高悬,我们也可以从中窥到一些端倪。
虽说近年来随着国内物流教育规模的逐年扩大,越来越多的物流专业毕业生被输送到人才市场,但是因为他们的实践能力与企业的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很多物流公司并不买这些科班毕业生的账。这就致使物流行业的人才缺口,由数量性短缺转变为结构性紧缺。众多的物流企业在人才需求上的捉襟见肘非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势头。
在这种背景下,不少有先见之明的物流企业,除了不放松在人才引进方面的力度,同时还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增强自身人才“造血功能”上。而培训作为缓解物流人才和高素质员工紧缺的权宜之计,也开始被一些实力较强的物流公司纳入到员工培养计划之中。
一位物流企业的负责人就坦言,与其将吸纳人才的希望寄托在外部,还不如提升现有员工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在企业内部搭建起属于自己的人才“蓄水池”。这样一来,企业的人才策略就不需要像过去那样完全“仰人鼻息”。
而事实上,他所在的企业也的确在对员工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尝到了不少的甜头。据他介绍,企业培训实施两年多来,不但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高水平人才,而且还大大降低了员工的流失率,保证了公司人员的稳定性,营造了很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培训真空
虽说加强企业培训对于物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好处多多,但是仍然有不少物流企业出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对培训并不太热衷。
在上海一家货代企业工作的王先生就对公司的做法颇有微词:“公司的负责人将大多数的精力和资金都投到了眼前的业务发展上,并不太愿意在员工培训上投入时间和成本。”
一位国外调查公司的创办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中国物流从业人员质素欠佳已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企业眼见情况越发严重,却仍然不愿将员工培训纳入公司的议事日程。对此,她提醒道:“如果这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正视,非但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不能得到明显改善,更会阻碍中国物流业的未来发展。”
而一位在物流行业浸淫多年的资深人士,则将眼光投射到了物流行业最基层员工的培训。他认为,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对物流业的一种“共识”。而要扭转这种状况,势必要提升司机、装卸工等基层人员的素质。但是目前,鲜有企业针对这两大群体开展相应的培训。“我觉得现在国内的物流企业在用人的问题上,已经陷入了一种急功近利的怪圈。不少企业每每遭遇缺人的状况,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到别的企业去‘挖墙脚’,而不是加强内部人员的培训,使其水平能够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一家物流企业培训部的相关人士无奈地说。
该人士认为,要想扭转目前国内物流企业不重视培训的状况,首先要转变的就是用人上的“拿来主义”思维。大家都不想费力气去培养,都想用现成的人才,这种现象很可怕。因为在这种“榜样”力量的诱导之下,可能会有一部分企业放弃投入更大的员工培训计划,也转而到处去挖别人培养好的“成品”。长此以往,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都不愿意在培训上多加着力,那么多的新人又靠谁培养?如此,人才的供给源头岂不是没有了保障?
难在何处?
据一位资深的培训人士介绍,大型企业对于培训的重视程度确实比中小企业要高得多。在他所参与的一次培训课程中就发现,最需要培训的中小物流公司一个人都没有来,而一些大型物流企业公司的员工却挤满了整个培训教室。这让人不禁发出“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感慨。
但实际上,一些中小物流企业并非没有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他们之所以在培训上留有“真空”也的确是有很多难言之隐。
“之前就因为我们公司对员工的职业生涯缺乏规划,好几个业务骨干都跳槽到了一些大公司,让公司业务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其实,我也想像一些大型物流公司一样,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更好地留住人才。但是,有时候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位中小物流企业的负责人坦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将众多中小企业挡在培训大门之外的一个关键性的障碍就是经费不足。因为这些企业大多都处于发展的初期,资金实力并不是很雄厚,需要将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
深圳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的调查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据统计,有超过83%的企业反映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生意难做,发展遭遇瓶颈”,对于他们来说,培训无疑是一种“奢侈品”。因此,腾不出更多的资金对职工开展培训。
除此之外,一些公司也表示,企业规模不大,人员配置本来就不太富裕,很多时候只能通过加班来维持业务的正常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员工的工作压力非常大,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开展所谓的培训。“很多中小公司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还处于恢复元气的阶段。在挣扎着求生存的过程中,我们最关心的自然是如何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投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一位物流企业的老总表示,“其实我也知道,培训对企业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很重要,但是无奈我们财力、人力都比较匮乏,只能做一些可以在短期内见效的工作。至于培训还是等今后公司实力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再说。”
而对于张先生来说,他之所以放弃在培训上面的着力,并非是不舍得投入。原来,早在几年前,公司业务尚处于初始阶段的时候,张先生就颇有远见地将员工培训纳入到了企业的议事日程中。但是人员培养起来之后,发生的事情让他始料未及。
“我始终认为人才是企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当年我在员工培训上投入了巨大人力和财力。但是很多员工在培训结束之后,却并没有像我设想中的那样留在公司,同企业共同进步,而是选择跳槽到薪酬更高的公司。”张先生告诉记者,“自己费心费力培养的人,最终成为竞争对手的得力干将,这让我觉得很受打击。自此之后,我就放弃了在培训上的投入,也开始学习‘挖墙脚’。”
而跟张先生有着同样遭遇的林先生的“教训”则更加惨痛。原来,他为了让新进员工尽快上手,在培训中采取了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最终的培训效果也的确让他很满意。但是,这种让他当初得意了一阵子的“高招”,却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人事“灾难”。
“物流行业的进入门槛低,很多对业务掌握熟练的员工要么跳槽,要么自己当起了小老板。而且很多时候,师傅一走,几个他带过的徒弟也跟着追随而去,使企业的人员流失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公司的正常运营。”林先生无奈地对记者说。
破解之法
针对一些中小物流企业培训资金不足的现实,深圳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通过多方调研和咨询,发现了一种可以帮助这些企业以“零”费用开展企业培训的模式——建立物流企业大学。
在这个企业大学中,一些实力不很雄厚的中小物流企业,不但可以享受到资深专家为其量身定做的培训课程,而且还能够使员工无需走进校园,就可享受到修读国家承认的大专或者本科学历文凭的便利。
据了解,目前,该协会已经同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商学院等国内一些在物流教育方面颇有建树的高校达成了合作意向,并邀请了一大批具有实战经验的资深企业培训专家,拉近中小物流企业同培训之间的距离。
而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针对企业培训的问题,也有代表和委员提出了相关的提案和议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陈经纬就认为,企业培训作为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予以鼓励。他建议,加快企业所得税率改革,从税收手段上鼓励企业逐年加大对职工再教育培训的投入。其次,相关部门还应联合制定规划,在全国按行业多设立各类再教育学校和专业学科,根据各专业的特点,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加快企业员工的培训步伐。相信如果这些建议被采纳,盘亘在企业培训路上的绊脚石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扫除。
除此之外,也有培训专家认为,要想扭转物流企业在培训上积极性不强的状况,最关键的还是要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培训所带来的效果。而这就要求企业应在建立有效的培训方案的前提下,依据企业现状和人员特点,合理设计培训方法,采用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并降低培训费用。(来源:物流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