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网-广告公关】即便备受争议,百度依然用200亿由搜索营销及展示广告带来的营收在2012年追平了央视这个航空母舰一样的媒体平台。不过这“第一营销平台”的交椅百度却坐不了几天,单季营销收入超过百度的阿里淘宝系紧追其后,其整体超越的目标在2013年触手可及。
互联网广告让电视媒体的第一屏地位岌岌可危。1月9日,DCCI发布的数据称,2012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飙升至750亿,2013年有望破千亿,预估2014年超越电视。
疯狂的投放数字背后,是互联网流量被移动端分割的危机,同时以CPM(千人成本)为主流方式贩卖的广告资源,让广告主越来越感觉到提升投资回报率的艰难。
在高速膨胀的市场规模与流量顶至天花板的双重压力中,把每一次广告投放都精准送到对自己感兴趣的用户面前,是互联网广告眼下能打出的唯一一张牌,当一个广告的定位足够准确时,广告就不再是广告,而是重要的信息了。此时,以AD Exchange(广告交易平台)为核心、以“购买人群”为特点的RTB(Real Time Bidding实时竞价)产业链悄然成型。
假如你是一个深度汽车控,浏览各大汽车网站是每天必做的事。而有一天,你要上新浪体育看最新的欧洲杯战况,就在你输入网址、按下回车键的那一瞬间,“你是汽车控”这一信息就迅速地传达到福特、比亚迪、丰田等汽车广告主那里。页面的左上角有个空白的广告位,这些广告主会迅速地对这个广告位竞价,而最后福特胜利了,呈现在那里的是新福克斯的一段视频广告。就这样,一个RTB广告便在浏览器缓冲的那100毫秒之内完成了。
“流量可以定向流动,可以竞价,这无疑是最为理想的状态。就像股票交易,证券交易所是市场上资源配置与资产配置最有效的方法,只要交易所运行规范,资产一定会流向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股票上去。”聚胜万合总裁、CEO杨炯纬说。
AD Exchange正在搭建互联网广告的交易所,媒体资源相当于上市公司,代理公司、广告主就是买方,相当于股市中的散户和机构。
在这个交易所里,CPM的买卖方式迎来了RTB的挑战。
公平的机制
给广告主灵活的控制权
通货膨胀同样存在于互联网,甲方乙方都做过的龚文祥感慨:一个hao123首页的广告,10年前卖几万,现在卖几百万,价格翻了一百倍。基于CPM的广告购买方式创造了互联网展示广告第一个10年的发展,但它也削弱了整个在线广告行业感知挑战性变革的能力。
投放中的新模式能否颠覆现有的主流,为广告主创造价值是唯一标准,在深圳触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始人龚文祥看来,从买流量到买人群,RTB的优势就在于它携带着一个公平的机制,让媒体与广告主均站在主动的位置上。对于媒体的公平,影响到一个媒体对交易平台的开放程度是大还是小,是放优质资源还是闲置流量;对于广告主的公平,在于每一个广告请求,都可以计算他应该以什么样的价格购买更合适。给广告主灵活的控制权,是RTB最大的革新点。
广告主关心的是,在更为公平的交易模式下,RTB能够从多大程度上改变“广告预算中50%必然浪费”的定律?
抛开用户的精准性,单纯从采购方式上,买流量和买人群有质的差别。比如,同一则广告在新浪和网易上分别获得了一个流量,在流量购买的方式中,系统根本不知道这两个流量是不是同一个人,如果是同一个人,广告主需不需要重复购买?面对这个问题时,RTB给了广告主主动决策的权力。
深入到用户精准的层面,中国大部分媒体都是按天售卖固定广告位,即便你知道你要找的人恰好在某个媒体出现,也只能将这个媒体位置的所有人群全部买下或者全都不买,再考虑怎么能找对人,广告主依然没办法只购买这些对他有兴趣的人群。
进入到用户接触广告的阶段,一个用户通过搜索广告找到了一双喜欢的鞋子,然后被引导到了鞋子购物网站,但是在购物网站上用户只是把鞋子放入了购物车,并没有直接产生购买就离开了。虽然购买并没有发生,但是他的挑选过程已经在网络上留下了印记,通过广告交易系统,不管这个用户以后是否还会访问该鞋类网站,当他浏览其他网站时都能够收到该款鞋子的广告推送,这不仅不影响用户体验,还能防止客户的流失。
然而,中国的广告主并未做好接受RTB的准备,数据显示,只有8%的企业尝试过RTB,除了部分在海外市场已经对RTB有所投入的跨国企业之外,对转化率最为敏感的电子商务企业构成了中国广告主的主要力量。龚文祥在2012年岁末的一次行业论坛上,问起电商企业CEO们对实时竞价的了解,“10个有9个没听过这个概念”。
这也应和了杨炯纬的观点:“即使到今天,大家都在讲RTB,但是当你真正去看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的时候,我依然可以告诉你,到今天为止是小得一塌糊涂的一个市场。”
杨炯纬判断,RTB处于整个事物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很快会掉下来,掉下来之后会再上去。掉下来指的是大家对RTB寄予了过高的希望,过了一年以后发现不过如此。那个时候很多人会质疑,说这个市场有没有发展的可能,值不值得投入去做,当大家都怀疑的时候,市场才会真的起来,因为怀疑就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淘汰掉市场的浮躁。
脱节的链条
市场需要时间慢慢磨合
流量之于互联网,犹如收视率对于电视、发行量对于的纸媒,而互联网广告的产业链也与传统广告无异,上游是网络媒体,中间是广告代理商,下游是广告主。但在RTB模式中,这条产业链就变得复杂起来,至少需要“网络媒体—AD Exchange—DSP需求方平台—广告主”四个角色。
其中,AD Exchange和DSP是最关键的两个环节。理想状况下,AD Exchange会给DSP(需求方平台)提供足够多的流量空间,让他们完成真正的精准营销。DSP则通过海量的数据运算,获得每个网民的上网数据,判断出用户属性,然后采用贴标签的方式将其进行多维度的归类。广告主按照一个展示或者一个点击付费,而DSP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点击,就必须很精准地找到目标受众,这背后就需要对目标人群进行精准的计算。
就像2012年4月,谷歌将DoubleClick Ad Ex-change引入中国时,谷歌全球副总裁刘允在发布会上所说的:“过去,广告主通过网站来接近受众,而现在,他们可以通过谷歌的平台工具直接定制需要的受众。”
但AD Exchange刚刚起步,大部分流量还拴在媒体自己手里,有价值的则更少,使得RTB的链条还是脱节的。同时很多DSP的流量并没有完全通过AD Exchange,而是在自己掌控的资源范围内,完成广告主和媒体的自动配对。这种脱节的结果是,媒体一端在平台上的收入甚微,更加不愿意拿出更好的资源。据了解,网易通过AD Exchange的广告收入只占总体收入的0.1%,被业界认为是力度最大的凤凰网的预期则是5年之后达到5%。
从这个意义上说,RTB很难完全取代传统的广告网络,即便它已经摆出了足够的架势。稀缺媒体资源(媒体自有销售)、广告网络和广告交易平台三种模式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还将并存,而RTB则会继续以更高的投入产出比抢占前两者的市场份额。市场需要时间慢慢磨合,慢慢做出自己的价值。
改变销售模型
让技术得到尊重
贩卖流量时,各自为政的媒体格局导致的是资源配置的低效,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变废为宝,是RTB模式对整个行业生态链的改变。“就像当一棵树变成商品时,它会被分割做成不同的产品分别卖给最合适的人,放之于广告领域就是针对整个互联网的流量进行重新切割,然后进行系统匹配,新的生态链的出现和新的模式地出现,产生出来的额外价值是很恐怖的,根据我们的经验,可能会翻到现在规模的3倍。”品友互动CEO黄晓南说。
已经推出私有广告交易平台的腾讯把广告位分为三类:黄金资源、优质资源和长尾资源,其中,优质资源是个变现难题,小广告主买不起,大广告主也不愿买,属于“剩余流量”。而现在接进Adx的正是优质资源。在Adx平台上,一线城市的优质资源到了二线城市的用户群中可能会变成黄金资源,这部分剩余流量的变现能力就会大幅提升。
“流量特别巨大,但是品牌影响力不强的那些网站,可能会更早受益。比如非一线的视频网站的非视频资源。”杨炯纬判断,“这些网站以前因为品牌影响力不够,广告卖不出去。但是对于RTB来说,我只要有流量,我就有受众,广告主可能就会把钱投到我的网站上来。”
而这,也正是美国RTB市场能够实现近5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70.5%的重要原因。美国有很多规模小但品质高的网络媒体,优势资源分散,适合通过广告交易平台进行整合、分群和实时竞价。而中国的互联网媒体集中化程度极高,对于20%的优质媒体资源,广告主认知度高,不断加价购买。剩余80%价值不高的长尾媒体,只能从小规模的效果营销上找收入。
传统销售中,代理商采购流量,媒体会有一定的返利。比如采购金额是100万,媒体拿出其中的20万以折扣的方式返给代理公司,作为佣金,广告主以100万的价格买了实际上80万的流量。事实上,代理公司应该收取的是为广告主服务的佣金,如果代理公司能够把广告主服务得很好,广告主就要拿出更多的费用,来促成代理公司服务能力的提升。
黄晓南认为:“过去的广告采购,更多凭的是关系,RTB则是一个更加强调技术的模式,通过技术化的销售改变广告中不合理的销售模型,技术会得到更多尊重。”
RTB
从买流量到买人群,RTB的优势就在于它携带着一个公平的机制,让媒体与广告主均站在主动的位置上。(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