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鞋网 | 中国女鞋网 | 中国户外鞋网 | 中国休闲鞋网 | 中国运动鞋网 | 中国男鞋网 | 中国特色鞋网 | 中国皮革网 | 中国鞋材网 | 中国鞋机网
热风品牌加盟
当前位置:首页经销商栏目经典案例中国本土品牌的终结者

中国本土品牌的终结者

http://www.cnxz.cn 中国鞋网 更新日期:2013-05-29 15:48:55 浏览:7404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打印

  【中国鞋网-经典案例】自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WTO以来,至今已经过了12年;而中国落实改革开放政策以来,至今已经过了30多年。改革开放以后,国内也就进入了社会主义自由市场化经济时代,在这种的宏观政治鼓动下,民营企业开始大规模出现。而入世后,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步开放,本土市场迎来了更多海外的强大资本和品牌,市场竞争也随之愈演愈烈。

  回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自CI理论引进国内,太阳神品牌运作的成功,在国内刮起了一阵抢进的品牌风。自此,国内的企业家们纷纷将目光放在了品牌的建设和市场营销上,而国内的品牌也是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而八九十年代,也是中国品牌的辉煌时期,本土出现了很多极具影响力的品牌。随着后来,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放,外国企业的不断瞄准中国这块大市场。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也上演了很多行业内的品牌巨头之间的大战,同时也有很多品牌在市场进程中陨落。到中国入世后,在国际巨头的大举入侵下,原本就年轻的本土品牌更是遭到了灭顶之灾。

  然而,总结中国这几十年的品牌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国内没有像国外那种几十年上百年的品牌。其原因就在于很多品牌在成长过程中就已经被扼杀了,或是还未出生就已死在襁褓之中。至于本土品牌的杀手,无外乎三大终结者:品牌经营者、同行竞争者、国外入侵者,他们凭借着各自的独门绝技在战场中将无数的中国品牌击杀。

  品牌经营者,逐利转卖或管理不善

  对于成功者而言,他可以亲手制造一切,也可一手毁掉一切,缘何一念之差。解铃还须系铃人就是如此,这也是为何品牌经营者会被纳入品牌的终结者的根本原因。在自由的市场化竞争中,品牌的运作取决于经营者或是经营者们的敏锐决策,同时也取决于不断的进取与创新。要想能够保证品牌的成功运作,就必须保证其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此才会产生购买。然而,市场是变化的,商人是逐利的,这就给经营者在品牌运作过程中创造了很多扼杀品牌的机会。但归根结底,品牌经营者不管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杀死品牌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为了赚钱,将品牌卖掉,二是管理不善,导致品牌死亡。而曾经在国内就有两个代表的领军品牌死于经营者之手,一个是被卖掉的苏泊尔,一个是标王秦池。

  (1)转卖的苏泊尔:经营者为套现放弃品牌

  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2月28日发布公告称,法国SEB集团以部分邀约方式收购苏泊尔股份的过户相关手续已办理完毕,这也宣告外资成功入股。然而2010年,苏氏家族将其所持有的“苏泊尔”20%股份全部售予法资企业SEB,套现34亿元。至此中国本土最大炊具制造商的苏泊尔,如今真正“沦落”为法国家电巨头SEB的中国子公司。业界估计数年之内,SEB很可能会以强大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垄断国内炊具市场,对国内本土炊具制造品牌带来致命的打击。

  (2)落寞的秦池:扩张迅速拖垮的标王

  1996年11月8日,秦池集团以3.2亿元的天价卫冕标王,与首夺标王的反应截然不同的是舆论界对秦池更多的是质疑,一系列问题在消费者脑海中产生。1997年初某报编发了一组三篇通讯,披露了秦池的实际生产能力以及收购川酒进行勾兑的事实。这组报道被广为转载,引起了舆论界与消费者的极大关注。由于秦池没有采取及时的公关措施,过分依赖于广告效应,因此,在新闻媒体的一片批评声中,消费者迅速表示出对秦池的不信任。秦池的市场形势开始全面恶化,最终导致了满盘皆输的局面出现。

  同行竞争者,安全事故或不当手段

  众所周知,每一个行业按照企业实力的大小,都会有很明显的层次化。处在最前端的一个或者几个行业领导者,处在下一层级的竞争者,还有下下一层级的追随者,同时还会有很多新进入者。这些企业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自然都是想做大、做强,领军的想独占,靠后的拼命往前挤。毕竟市场就是这么大,消费者群体的数量规模也不是无限增长,自然相互之间的竞争就会出现了。正所谓大鱼吃小鱼是自然法则,那么大品牌吞并同行小品牌也是市场规律。然而在这些竞争过程中,难免也会出现蛇吞象的现象,更不可能都是公平竞争。而中国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市场,什么行业都讲究关系,讲究权利背景,有政治后台做品牌好运来,没有背景,那就只能靠自己努力拼。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一个企业出大事被曝光,而整个行业都受牵连也是常有。加上行业内恶劣竞争手段的出现,各种黑手只为置对手于死地,也是正常。曾经的汾酒,就因事故牵连,遭到重创,而今的农夫山泉被黑,也是很受伤。

  (1)山西假酒案:重创毫无牵连的汾老大

  1999年1月26日,山西朔州毒酒假酒案发,27人命丧黄泉。这一事件“株连酒族”,一时间,全国震惊,谈山西酒色变。在公众舆论的推波助澜下,一场查封“山西酒”的运动波及全国,跟假酒案本无关系的十大名酒之一的汾酒受了牵连,在许多地方成了查封的对象。1998年“假酒”风波,虽与汾酒毫无瓜葛,但牵连影响使汾酒雪上加霜,不仅损失了70%以上的省外市场,更使得企业1998年在利税中的排行从1997年的第十一跌至第十七。毕竟汾酒是老牌国企,没有那么容易死亡。

  (2)农夫山泉质量门:京华时报的不正当竞争手段

  今年5月连日来,《京华时报》公然炮轰农夫山泉的标准,但最终农夫山泉被央视证实清白。从舆论的反响看,公众对《京华时报》连续27天用68个版报道一个企业的“标准问题”而非质量问题,持怀疑态度者居多。而据业界透露,京华时报社经营了京华小蓝帽的桶装水。一家媒体多种经营不是坏事,但集中火力抨击一家与自己有交叉经营项目的企业,遭人怀疑其行为的目的。而其最初的动机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只质疑标准不涉及农夫山泉产品的质量有无问题,这些疑问,堪称“京华疑云”。好在农夫山泉只因此损失北京桶装水市场,品牌未受到太大损伤。

  国外入侵者,全力围剿或资本诱惑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中国就成为世界资本家眼中的一块处女地,一片巨大的财富之地。那时只是因为国家政策的保护,使得很多外企难以进入中国市场,只有很少一部分在政治推动下能够进入。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实施,全国各地大规模的招商引资,使得很多曾经虎视眈眈中国市场的海外品牌大举进攻。随后中国入世,海外品牌进入中国则变得更加自由。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本土封闭市场孕育了一大批本土品牌,占据了大部分市场。这就导致了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的竞争,而国外入侵者则恨不得独吞中国这块广阔的市场。自此,国内品牌与国外入侵者之间的斗争就开始了,市场竞争也就轰轰烈烈的上演。早期由于本土品牌有着地缘优势还占点先机,然而后来在入侵者的强势资本下,本土品牌则毫无还手之力。而国外入侵者,绞杀本土品牌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全力围剿,二是资本诱惑,以合资并购等方式为由,看重中国企业家贪图国外市场的大利润而缕缕得手。其中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可乐大战就是,本土品牌抵着入侵者的代表,无奈全部牺牲。而资本诱惑则在中国日化和化妆品市场中,发生的最为频繁,很多本土品牌和入侵者合资最终因此而消失。

  (1)悲惨的可乐大战:两乐横扫中原八大高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为了抵御两乐对国内饮料业的巨大冲击,以北京北冰洋、上海正广和等八大饮料厂为代表的国内饮料企业也纷纷推出了冠以不同名称的可乐。随后就引发了中国的可乐大战,以重庆的天府可乐、山东崂山可乐、河南少林可乐、上海幸福可乐等本土八大品牌,与两乐联军发生大战,结局导致了国内饮料行业的重新洗牌。1989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这两大饮料业的跨国巨头,仅在一年之内就让中国饮料业几乎全线崩溃。仅杭州一个城市,就有100多家饮料厂被迫停产。至此,中国八大饮料厂中除上海正广和通过合资手段生存下来外,其它七家均被“两乐”收入囊中。

  (2)外企合资陷阱:被残害的中国日化名牌

  从一个计划经济时代的小厂,变成全国洗涤剂行业的龙头企业,活力28超浓缩无泡洗衣粉在全国市场占有率曾高达80%。它的成功运作为中国民族品牌创造了典范,并将名牌效应发挥到了极致。然而,从1996年年底合资公司正式投产开始,德方用合资公司办事处来做德国美洁时公司在全中国的市场,违背合资合同,生产、销售并大规模投入广告宣传‘巧手’品牌系列洗涤用品。最终在没有推广和产品研发的背景下,这个叱咤一时的品牌,盛及而衰走下神坛。一块巨大蛋糕的诱惑,导致强大的品牌掉入敌人早已设置好的陷阱,使得一个强大的品牌就此陨落。

  回想起中国正在发生的品牌市场运作,从开始到现在,我们看到了本土品牌不断的浴火重生,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品牌同样步入了前辈的后尘。本土品牌至今仍未逃离三大终结者的恶魔之手,要想走得更远,这不仅需要经营者、同行业者共同维护,更需要品牌营销人员和消费者的大力支持。(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

欢迎品牌、企业及个人投稿,投稿请Email至:Mail@chinashoes.net
我要评论
查看评论(0)
  • 用户:
  • 密码:
  • 匿名
  • 可用表情:
  • 字数:/
  • 验证码:看不清?请点击换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