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网-经营管理】领导力,执行力,营销力,组织力,公关力,产品力……现在企业培训流行各种力。用力来比喻各种经营要素,简单明了形象生动,非常符合当前人们的思维惯性。一个企业,一个单位,只要把各种力加强了,似乎就可以解决一切。管理不善怪领导力,任务完不成怪执行力,产品卖不动怪营销力,顾客不买账怪产品力……这种简单直接的推理逻辑,是许多企业老板乐于采用的。所有的力,都指向职业经理人,市场营销人员,基层员工,各个部门,总之都是下面人和外面人的事,没有一种力,是指向老板自己。没有哪个培训大师,曾经讲过老板力这个话题。用力来解释企业经营不善的原因,非常迎合当今老板们的心理口味。这种老板心理,就是凡事都是别人的责任,都是别人的错,自己是没有问题的。我既然聘请了你,付给你高薪,给了你授权,赋予你头衔和职位,你就应该解决所有的问题。如果还是做不好,那就是你的“力”不行。要么加强你的力,要么再换一个更强的力。因此,当前流行各种力的培训,也就不稀奇古怪了。
企业经营是个整体行为,不是各种力的简单叠加。各种力学理论在企业界流行,实际上是西方分析思维方式的反映。这种思维方式,把各种企业经营要素细化,然后仔细分析研究。这种思维有很大的优势,如同西医把人解剖成一个个器官系统一样。这种思维方式,创立了当代各种企业经营学说理论,如市场营销学,企业文化学,组织行为学,企业管理学等等。这些理论对推动企业经营进步,具有不可否认的巨大功绩。但是,正如西医过于强调分析而忽略综合一样,现代企业经营理论学说,也同样陷于这个弊病当中。就拿执行力来说,无论人们怎么定义解说,执行力听起来都是指向下属和员工的。很多老板都喜欢拿执行力来说事。似乎老板只需要发号施令,具体怎么做就靠各位的执行力了。类似《把信送给加西亚》《没有任何借口》论调,虽然让员工没有了借口,却让无德无能又无责任心的老板找到了最好的借口。难怪当代中国老板都非常喜欢这类论调。凡是过分强调什么力的老板,都属于这类弱智低能又缺德的老板。
常言道:善奕者谋势,不善奕者谋子。东方智慧更讲究谋势布局,高屋建瓴从整体上把握态势。《孙子兵法》很多人读过,大多数人却不得要领。不少人只看到了其中的法,却没有领悟其中的精髓。《孙子兵法》通篇都在讲如何谋势布局,而不是在讲具体的兵法和战术。孙子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雷军也说,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中国古代易经太极阴阳八卦,其实就是总体上谋势布局的大智慧。东方智慧无论在战争和经营领域,都非常重视总体态势的构建。孙子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也就是说,凡事先要谋大势布全局。有了制胜的局势,就有了90%的胜算。没有制胜的局势,即使各种力再强,首先就已经输掉了。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现代很多企业就是先战而后求胜。总体上没有谋求制胜布局,凡事先做起来再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最后一切就指望这个力那个力。
在总体制胜局势下,即使普通的将士员工,只要正常发挥了自己的能力,按照既定法度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就可以取得胜利。相反,在总体没有制胜局势之下,即使个人超常发挥,最终也可能导致失败。因为局势错乱,各种力量之间不是协调配合,反而互相牵制掣肘。国共内战时期,大批原国民党军队倒戈变成共产党队伍。原本没有什么战斗力的杂牌军,立即就成了虎狼之师。这其中的奥妙很多,同样的将士,在蒋介石手下是狗熊,在毛泽东手下就是英雄,正应验了时势造英雄这句话。绝大多数员工都是普通人,在一个好老板下可以是成功者,在一个差老板下就只能是个失败者。老板是否具备谋势布局的能力,不仅对企业经营影响很大,对员工个人成长影响也很大。
说到谋势布局,很多人就只想到战略,而忽略了另一个重要方面——企业文化。说到企业文化,很多人又仅仅当成标语口号,而不知道企业文化是一种活的机制。说到企业管理,人们通常只知道显性的规章制度,而不知道隐性的内在机制。内在机制不等同于潜规则,而是一种良性的企业文化。
分粥的故事,很好地说明了什么是机制,以及为什么不同于规章制度和潜规则。分粥的故事,令人回味无穷。故事说,有7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共食一锅粥,因人多粥少,争先恐后,秩序混乱,还互相埋怨,心存芥蒂。于是,他们想办法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怎样公平合理地分食一锅粥。他们试验了不同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指定一个人分粥,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
第二种方法,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几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第三种方法,推选出一个人来分粥,开始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公平分粥,但没多久,他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
第四种方法,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机制,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等互相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大家也很不满意;
第五种方法,轮流分粥,而分粥的人要等到其他人都挑完后才能取剩下的最后一碗。
令人惊奇的是,采用此办法后,七只碗里的粥每次都几乎一样多,即便偶有不均,各人也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国外也有一个真实的故事。话说当年英国将罪犯发配到澳大利亚,以增加那里的人口数量。英国政府给贩运者按上船人数支付一笔运送费。结果大多被贩运者都死在途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英国政府采取了很多办法,都没能很好解决。后来一位官员发现了其中奥妙,改为按到岸人数支付运送费,结果途中死亡人数大大减少。就这一个小小的改动,解决了一个规章制度没有解决的难题。
这些事例举不胜举,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内在机制不等同于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死的看得见的,当人们不愿意遵守的时候,规章制度有钻不完的空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是典型的人间现实。相反,人们却不得不遵循内在机制,因为这种机制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没有人能够逃脱。在机制作用下,谁也无怨无悔。任何人都可以漠视机制,但谁也躲避不了机制的作用。好的机制可以解决规章制度和组织体制无法解决的一些难题。现实中,很多机制就比书面条文有效。比如末位淘汰制,枪打出头鸟等等,就是一种活的机制。不必要明文规定具体标准尺度,只需要看谁末位谁出头,后面的事情就非常简单了。机制与制度不同的地方,就是产生一种自我驱动,自我引导,自我保障,自我评价,自我学习,自我创新的奇效。一个企业,一个单位,只需要做好谋势布局,设定好这种内在机制,与外在作用的规章制度相配合,就可以实现最有效的管理。这正是企业文化所要发挥的作用。所以,我们说,机制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一种活的机制。
求力不如谋势,谋势就是谋企业文化。优良的企业文化,就是要达到上述的六种内在机制——动力机制,引导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学习机制,创新机制。这些机制都是内在作用的,不需要外力强制作用。而企业文化的机制,关键就在于一个活字。规章制度无法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灵活变化,否则就不成其为铁的纪律了。这就一方面限制了其作用价值,一方面又为人们钻空子提供方便。企业文化则不同,它是一种活的机制,总是在自主自觉地发挥作用。上有良心,道德,面子,荣誉,理想,追求,准则,愿景,恻隐之心,内在精神等等;下有恐惧,敬畏,羞耻,内疚,亏欠,忧虑,愁苦,负罪感,厌恶心理等等,中间核心是大家的利益共识。就像一张无形的天罗地网,将人们的言行约束其中。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就是企业文化的作用和价值。
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年来的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都没有朝这方面努力。人们希望有天罗地网的效果,却不知道天罗地网的内在机制。天罗地网其实是无形的,企业文化也是通过活的机制发挥作用的。人们单纯竭力追求各种力,就是因为没有觉悟到这一点。老板不重视建设企业文化,不善于营造企业文化,不积极利用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不懂得谋势布局,不懂得发挥利用机制的奇妙功能。人人都知道,自力而作不如顺势而为,这是人的本能天性。与其拼命要求各种力,强人所难赶鸭子上架,不如营造一种必须之势,必然之势,必定之势,必胜之势。
企业文化是一种活的机制,这是我们提出的最鲜明最创新的观点。现代企业文化必须通过新四化——功能化,机制化,现代化,自主化,才能克服过去的形式主义,教条主义,保守主义和机会主义弊病。中国企业要善于谋势,就要懂得什么是真正的企业文化,建设真正的企业文化。在优秀的企业文化机制下,充分发挥自己现有的各种力,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抓这个力那个力。这就是西方思维与东方智慧的最大区别。有了好的机制,不但猪可以飞起来,还会自动变成酱骨架和红烧肉。(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