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网-经典案例】如果让我们现在去卖茶叶,我们应该如何去卖呢?
先分享两个信息:
大益普洱已够大名鼎鼎了,不过让我们听下华南区总代理的声音:我现在不是开拓渠道的问题,也不缺渠道,我们最需要解决的是门店的产品动销。
凤凰单丛大家也不陌生,今年一斤拍卖价128万,够年逼了吧!可明眼人一看到都知道,有行无市的炒作,一帮玩家在互相折腾。
铁一样的事实告诉我们,茶叶销售已很苦逼了。如果让我们去卖茶叶,走传统的销售手法,将死得很惨。
2013年,接触了一位从事酒店地产的老板,说想玩下茶叶。我与他沟通了三个问题:
1、有什么茶叶的资源?
2、想怎么卖?
3、玩茶叶的目的是什么?
深度沟通后知悉:
1、在云南拥有上百棵几千年的古茶树(非普通茶树),这是一个极有价值的稀缺资源;
2、想把千年茶树的茶叶制成红茶,以千年红茶的噱头卖;
3、想以茶为介体汇集一批优质的客户群成为酒店产业的会员,带动其它产品的销售;
对茶叶,我并不陌生,但还真没有目睹过几千年的古茶树。是真是假,有必要亲眼一见真身。后与客户一同奔赴了古茶树的根据地,云南昌宁,走进海拔近3000米的山村,果真有千年的茶树群,且由当地政府出面刻上了红印,挂上了标签,还有卫星定位。
应该说,客户想玩茶叶,而且是在几千年古茶树的身上玩,的确有玩头。但要怎么玩呢,怎样玩才能有力回避传统的竞争,开创全新的蓝海呢?
可以肯定,在茶行业,各类茶品、茶文化形式层出不穷的今天,买茶、卖茶早已不能激起消费者的欲望,炒作更多只是让产品在一帮炒家手中转来转去,能实际产生消费价值的不多,一年前福建安溪有过认领茶树的创新销售模式,但影响力却有限。
如些珍贵的资源,对于行业的玩家来说,肯定不陌生,但却没有资本和人才聚入,这其中定有蹊跷。而对于客户,单纯卖茶,无论是从产品包装、品牌力、传播力、渠道力等方面,均没有任何优势,必将淹没在茶海大战中。
我与客户进行深度沟通,全面梳理资源后提出"公益认领+旅游体验+私人订制"为核心思想的策划思路。整个方案是以"体验+旅游+免费"为平台思维,以平台生态圈规则重新建立客户企业文化的游戏规则,跨界整合资源,以绝对趋势性的内容和形式建设全新的平台生态圈,升级品牌。客户对此,高度认可,达成合作。
然而,方案在最后落地执行时,客户犹豫不决。影响他抉择的因素有几点:
1、他不想作前期的基础投入:
(1)与农户或当地的茶叶供销社签订一定数量的认领协议
(2)对认领古茶树作部分的周边环境完善,取景
2、他认为认领价低,利润不丰厚
3、他担心这种模式成功后其它的商家效仿,茶农坐地要价,肥了他们,亏了自已
4、他不想与当地政府发生关系,担心大张旗鼓的公益运作背负公益压力,又得投入
我向客户对方案作了详尽的解读,并郑重强调"公益"的核心思路和目的。我们的认领活动一是能改变农户茶叶的销路问题,有了一个保障性的收入,二是可为当地的旅游起到宣传和带动作用,促进其它产业的成长,三是让古茶树的文化遗产价值得以提升,四是古茶树的知名度上升,社会关注度扩大,未来被有效保护的资源和机会更多。只有这样,茶叶认购策划才能上升到一个具有政策、政府价值的高度,才会引起社会的关注,才会产生社会价值。纯粹从商业的角度,以倒卖的心态执行,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不战而败。
尽管客户认可我的分析,最终却放弃认领方案,而是选择了采购千年古茶树茶叶,高价炒作零售的传统模式。
对于客户最后的决定,我不作评价,但从中我对公益营销有了一个全新的解读。
虽然我们不能象王老吉(现加多宝)汶川地震公益营销中过亿元的大手笔,但既是公益,一定是先利人,再利已,否则公益就变味了,希望达成的目标必然很微。功利太强,收益愈小。
360杀毒免费,虽然没有冠以公益的名义,但实际是有益于大众的,也正因为有先利于他人的出发点,才有360后来的迅速成长,才有他今天的强大。
中国红十字会如今的结局完全是红会中少数亵渎公益,沾污社会公德,借公益疯狂利已的败类造成的。
身为企业,本身担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公益是让企业的社会责任延伸和扩大,又反利于企业发展壮大。
一个企业对公益营销的态度可以折射出企业主的内心:一是企业主骨子里具有一颗善良之心,大爱之心;二是恰恰相反,企业主对公益意识和认知在心底里就比较淡薄,当无形的名和有形的利作权衡时,他第一个关注的是利,尤其是无形的名以公益的形式出现时,他更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而放弃前者。
身为一名职业的营销人和专业的品牌营销策划人,从这个夭折的公益策划案中我得到的不是失落,更多的是一份清晰的思考,也是公益营销策划必须郑重思考的:
1、公益营销的背后是否有一颗善心
2、公益营销的原则是先利人,再利已或不利已
3、公益营销的前提具有公益价值和社会关注度
4、公益营销的趋势是让好人有好报,好人有厚报
5、要让"公益"变得"共益",是公益营销需要提升的高度
心有善,言必诚。公益的前提一定要具有公益的意识和公益品德,不能亵渎公益玩公益营销,这既是对公益的伤害,更是对自身社会公德的沾污。
在我看来,雷锋不留名的时代值得景仰,却不必支持和倡导,让好人有好报,让好人有厚报。这不仅是未来公益的方向性问题,更应该作一种社会价值观来传播。有了这些正确的思想作为指导,公益营销才会有价值或价值最大化。(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