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中国鞋网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流行时尚 > 鞋与生活

东石塔头刘:传承革命基因 感恩幸福生活

2019-09-16 09:09:46 来源: 晋江新闻网 中国鞋网 http://www.cnxz.cn/

    【中国鞋网-鞋与生活】革命老区风采名片:塔头刘村,位于晋江东石镇东部海滨,是晋江市第一批革命老区基点村之一。1936年,中共地下党人朱汉膺来到东石塔头村(今为塔头刘村),以塔头中山学校(现改名为廷都中心小学)校长身份为掩护,点燃了塔头刘村及周边一带的革命火种。如今,带着红色印记的塔头刘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迎来产业兴旺、村民富裕、乡村发展的黄金时期,与革命结下不解之缘的乡村教育事业更是蒸蒸日上,硕果累累,推动了全村各项事业发展。

在廷都中心小学的旧校址上建成的塔头刘中心幼儿园,成为塔头刘及周边几个村庄适龄儿童快乐成长的乐园

以烈士之名命名的廷都中心小学

蕴藏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一座祠堂,几间旧房。

盛夏时节的一天,当90岁的离休干部刘佩香回到塔头刘村刘氏宗祠时,万千思绪在她的脑海中翻腾。

70多年前,她就是在这里得到了文化知识和革命思想的启蒙,也在这里加入中国共产党,和塔头刘村刘廷都、刘长来、刘基固等许多同志一起,走上革命斗争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培养下,刘佩香从一个乡村姑娘,成长为基层工作的骨干,看着塔头刘从“一穷二白”到幸福生活的壮丽变迁。

看着祠堂斑驳的石阶、空旷的大堂,刘佩香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10多岁时的一幕幕场景。

那时候,这里是祠堂也是学校,在地下党人、校长朱汉膺的主持办学下,何邦基等一批地下共产党员来此任教,既传播了知识,也带来了革命思想。

据《泉州党史》季刊等史料记载,1936年,朱汉膺转移到塔头村,并与晋南县委联系上,继续以教书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传播革命思想,播下革命的火种。1937年,中共晋南县委领导李刚在塔头建立了党支部,星火燎原,带动了周边沿海一带革命事业的发展。

“当时,开办在祠堂里的塔头中山小学既是地下共产党员往来活动、开展革命事业的联络点,也是教书育人的学校。”刘佩香说,那时候办学条件非常简陋,课堂就设在祠堂的上下厅堂,即便是破旧不堪、参差不齐的课桌,不少还是学生从家里搬来凑齐的。当时,几个教室之间也没有隔断,不同班级老师教学声、学生的读书声交织可闻。“当时的环境,跟现在村里的廷都中心小学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现在的孩子们太幸福了。”

刘佩香感叹的廷都中心小学,是去年3月刚投用的新校区,也是塔头中山小学经过3次重建2次搬迁后的蜕变。

塔头刘村党支部书记刘永进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在政府、华侨、村民多方捐资、出力下,塔头中山小学搬了新校址(如今的塔头刘中心幼儿园校址),建起了一层的校舍,并以塔头刘村革命烈士刘廷都的名字给学校命名。后来,廷都小学历经了两次翻建,办学规模也越来越大。

去年3月,占地近2万平方米的廷都中心小学新校区投用,最多可容纳学生1100名。学校内,音乐室、美术室、图书室、书法室、实验室、多功能教室等一应俱全。各年级每个教室全部采用多媒体一体机。校园里,送餐电梯、室内外直饮水机等设备,让学子们的校园生活更加健康、便捷。如今,学校内共开设了18个班,有900多名学子在这里就学。

而在廷都中心小学的旧校址上,去年9月投用的塔头刘中心幼儿园正成为塔头刘及周边几个村庄适龄儿童快乐成长的乐园。

“现在的学校条件,比起我们以前读书那是好太多了。”今年77岁的塔头刘村老人会会长刘荣谋也是见证塔头刘教育发展的一员,他还记得自己边读书边抽空干农活的场景,老师们吃的是学生家长及群众接济的地瓜、咸菜等粗粮,连一顿干饭都没煮过。

除了教育教学条件改善外,如今塔头刘不少学子走进了名校,走出了国门。据悉,近年来,塔头刘村考取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的学子不少,有在香港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大等多所知名学府就读的学子,也有远赴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深造的青年。

星火燎原的教育事业,造福了学子,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人才,也带动了塔头刘乡村发展。

革命基因激励后人

幸福生活节节攀升

塔头刘村是晋江市第一批革命老区基点村之一。刘永进告诉记者,据史料记载,塔头刘村抗日战争时期入党的村民有22人;解放战争时期发展的党员有17人;烈士有4人。塔头刘村和附近一带村庄的党员、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反三征”“万人反清乡”“迎解放”等革命斗争。在塔头“万人反清乡”行动中,塔头及附近党员、群众团结一致与反动势力作斗争,姚嘉排、王光渺、刘唐吟、许函碧、吴远普、洪我垵等10人壮烈牺牲,后来都被追认为烈士。

战争结束,硝烟飘散。但红色印记、革命基因流进了塔头刘人的血液里,鼓舞着一代代人艰苦奋斗,用勤劳的双手,群众的智慧,将塔头刘村从一穷二白建设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幸福村庄。

时钟拨回到新中国成立初期,那时的塔头刘村面临诸多困境。全村300多户,1600多人,仅有900亩左右沙质贫瘠旱地,村民大多以讨小海、种地瓜为生。吃的是地瓜稀饭,穿的是破布烂衫。

“几个兄弟做了一件新衣服,谁要出门做客,就给谁穿。老人给我和弟弟做了一双鞋,是我们的宝贝,只有在晚上洗完脚,才舍得轮流穿一下,白天都是打赤脚。”75岁的原东石镇老促会副会长、塔头刘村村民刘全通说。

经历艰苦奋斗的岁月,搭乘改革开放的东风,村里开始兴办企业。伞业、服装业、五金配件业、渔业、海产养殖业等行业逐步发展,塔头刘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庄。刘全通也抓住机遇,和亲友们办起了雨伞厂振华雨具(“雨丝梦”的前身),并发展成为晋江伞业龙头企业。去年,雨丝梦年产值已超5亿元。现在的生活情景,是孩提时代的刘全通完全想象不到的。

如今,村民翻建起了一栋栋小洋楼,村里还启动了片区改造项目,四通八达的水泥道路代替了窄小的土路。曾经遍及村庄的1000多个旱厕被拆除,村庄环境被绿化景观、滨海公园扮靓。村里的普度日被“慈元文化节”替代,逢年过节老人都会得到慰问,贫困群众有一群爱心村民、群众每月给予关怀……村民生活过得越来越有滋味。塔头刘村先后荣获了晋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平安村、爱心村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等称号。

欢迎品牌、企业及个人投稿,投稿请Email至:news@cnxz.cn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最新时尚资讯
焦点推荐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