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场行情 > 女神救不了“潮牌鼻祖”,一代前浪也翻船?

女神救不了“潮牌鼻祖”,一代前浪也翻船?

2020-06-15 09:09:56 来源:云掌财经 中国鞋网 http://www.cnxz.cn/

昔日国产潮牌“鼻祖”、女神邱淑贞、张曼玉加持的I.T,如今也陷入到了经营危机。

在许多城市繁华的商业区里,你都能看到这么一家品牌——I.T。往来顾客或许并不知晓它的来历,但多多少少也认识它的老板娘——女明星邱淑贞。

1994年上映的香港电影《赌神2》里,邱淑贞坐上牌桌、口中衔牌的镜头,至今仍是香港影史最经典的美丽瞬间之一。然而,女神的光环却没能成为I.T永远的护身符。5月27日,I.T集团低调公布了其截至2020年2月29日止年度末期业绩,公司2019至2020财年业绩表现并不理想:总营业额同比减少12.6%至77.194亿港元,包括地区分部收入和品牌分部收入在内的多个重要指标数据下滑,净亏损达到7.458亿港元。

除了一代女神的传奇故事,I.T集团有个不为人所知的全名,叫“Income Team”,意为“赚钱的团队”,直言不讳的名字彰显出该集团的野心,只可惜,如今的它却和这个目标渐行渐远。

1、“前浪”翻船

早在去年8月,公司就曾发布公告称,已经连续六个月出现净亏损。

2020年4月,I.T发出盈利预警,因港澳地区业务震荡,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原本疲软的销售市场雪上加霜,集团全财年净亏损不少于3亿港元。

现在来看,I.T全年净亏损比4月预期的要多了4亿港元,形势之严峻可见一斑。

事实上,I.T集团在香港的营运颓势并不是从去年才开始的。2011年-2013年,该集团在香港加开了117间独立店铺。彼时,集团总裁沈嘉伟就曾表态,有意改变高速扩张门店的做法。时任I.T财务总监的邝国裕认为:“本地消费力萎缩,来港‘自由行’人数也在减少,为了吸引客流我们加大了促销的力度,这也导致我们的毛利大幅减少。”另据一名I.T的员工在2015年透露,公司在香港70%的销售额其实都是来自“自由行”的大陆游客。

然而,有力支撑着I.T集团的大陆市场反映并不乐观。尽管在财政年度内,I.T集团表示已经提供了数次额外的折扣优惠宣传活动以刺激销量,其毛利也因此下降了16.1%,但大陆地区同店销售额依旧下降5.3%,与之相比,其前一财年的同店销售额尚能录得1.7%的增长。即便计入疫情的干扰,这个不小的负增长率仍旧表明,该集团旗下开业超过一年以上的店铺正在痛失他们的顾客。

原本依靠着领先于国内的潮流感知度,通过引进众多大陆消费者难以触及或闻所未闻的品牌,I.T集团在大陆曾经相当红火。

2、潮牌“鼻祖”

作为业内公认的潮牌“鼻祖”,I.T集团手握两条品牌线。其中,I.T经营的时装品牌大部分来自世界各地的高端奢侈品牌和设计师品牌,而i.t主打年轻化产品,以售卖欧洲、日本、韩国年轻潮流品牌为主。

整体而言,I.T品牌矩阵丰富,覆盖了奢侈、轻奢、大众等多个消费阶层。与此同时,I.T的背后还站着香港两大“女神”——邱淑贞、张曼玉。

I.T创始人沈嘉伟,靠卖水货赚到了第一桶金,1988年创立I.T,1999年迎娶性感女星邱淑贞。对于丈夫的事业,邱淑贞全力支持,不仅拿出全部积蓄,还常常飞往欧洲、日韩为公司挑货,更亲自代言,为I.T站台。

2000年前后,沈嘉伟邀请没有任何设计经验的女星张曼玉为I.T担任设计师。以张曼玉在华语世界的巨大影响力,I.T人气暴涨,产品备受粉丝和用户的追捧。

2005年,I.T集团在香港上市,沈嘉伟一跃而成服装大亨,最风光时代理300多个时尚潮牌。邱淑贞也大为获益,2011年I.T股价走高,她的身家超过20亿港元,即使在港星之中,也让人眼前一亮。

尤其是2014年前后,I.T又向内地市场加码,保持每年51家新店的开店速度,获得滚滚财源,2017年营收首次突破80亿港元。

两大女神的助力,内地市场的进击,形成了巨大合力,I.T渐渐步入巅峰。

但随着实体店越开越多,I.T形成了路径依赖:2011年就布局的线上业务慢慢被弱化,实体店业务大举投入,成本迅速上升,客流却被电商蚕食殆尽,加上疫情的暴击,I.T大亏,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3、亟待创新

除了电商平台的冲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千禧年后,大陆时尚市场一度呈现两极分化的格局,在价格高昂的奢侈品牌和平淡无奇的大众品牌之间,消费者再也没有更多的选择。

从2002年起,I.T集团冲出香港到大陆市场掘金,在上海新天地开设了除香港以外的首个旗舰店。其利用品牌经销的买手店模式,一举引进了大量海外时尚品牌,大I.T主营那些小众高端的设计师品牌,而小i.t则提供以日韩为主的年轻潮流商品。彼时的I.T集团满足了大陆消费者更多选择的需求,更为他们建构了一个空前“及时”的空间,去认识海外时尚潮流文化。‘

前面已经提到,2005年,I.T集团趁势于港交所挂牌上市。在继续拓展更多经销及代理品牌的同时,其也开始大力发展自创品牌。该集团目前代理近400个时尚潮流品牌,还拥有包括b+ab、Izzue、A Bathing Ape等逾20个自有品牌。

根据此次披露的财报数据显示,自创品牌分部占I.T集团零售收入的60%,是集团最大的收益贡献来源,但该分部收益同比下跌了13.9%,与前一财年相较减少了7.27亿港元的收益。

自创品牌对于大陆消费者的吸引力正在变低,性价比首先是它们被质疑的原因之一。这些自创品牌和小i.t原本都主打相对亲民一些的价格,用于补足那部分大I.T无法吸引到的销售空缺。但早在2008年,该集团在大陆全力扩张之时,豆瓣“I.T&i.t”小组就有许多消费者抱怨该集团旗下Five CM和Izzue等品牌零售价格过高,一位用户直接写道:“这样下去直接在连卡佛和大I.T一起卖好了”,认为其标高价格又没有提升质量的相应底气。

因此,该集团也做过一些让步,包括一年两次的感恩季折扣和平时间或的满额减价活动。但现实是,集团的目标消费者不只要便宜的东西,他们还要新的、不断变化的东西。近些年,对于I.T自创品牌设计的犀利点评不绝于耳。有消费者坦言,在自己小的时候,I.T旗下品牌的“港味潮流”就已经被认为是“时尚”了,“他们的定位好像从来没变,可消费者一直在进步”。


4、时尚“魔咒”

其实不只是I.T,老牌潮牌的退潮似乎变成了近些年时尚界的诅咒。

5月,曾被林青霞带货的ESPRIT宣布将关闭中国所有门店;3月,GAP集团旗下品牌Old Navy正式关闭所有销售渠道;2019年10月,Forever 21申请破产并相继在中国、日本等市场关店退出。

与老品牌的黯然退场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新的潮牌已经从小众走向大众,成为最赚钱的生意之一。

根据尼尔森发布的潮牌大数据报告,近年来潮牌消费的增长速度达到62%,是非潮牌的3.7倍;麦肯锡发布的《2019年度全球时尚业态报告》也显示,中国年轻人2019年在潮牌上的花费在350亿至380亿美元,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时尚市场。

但I.T显然并未吃到这波红利。

在业内人士看来,数字化时代给服装企业带来更多接触国外潮流的渠道,从电商到众多买手店的兴起,靠国内外潮流时间差获利的I.T近几年遇到了艰难的挑战。

如今,买手集合店层出不穷,海外代购快捷实惠,全世界各种新兴小众品牌都能方便地买到,过于依赖线下实体门店的I.T集团曾经保持的集合优势自然不再明显。

记忆中的美人,仍叼着牌斜坐在桌上,一袭红衣灼灼。可这世上,从来都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前浪来不及留恋,后浪已滚滚而来。正如一位网友所说:这或许就是时尚的本质。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