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网-促销技巧】症状-有促无效:销量或营业额虽有所增长,但扣除各种费用,利润却下滑了,最终只是赔钱赚吆喝。
让利幅度要合理:让多了白让,让少了不够!
要着重考虑影响产品需求弹性的4大因素:
1.产品需求的必须程度。必须程度越高,弹性越大;反之则越小。把梳子卖给和尚与卖给美女,所付出的价格让利肯定不一样;
2.可替代产品及替代程度。若竞品较少或产品差异化程度较高,则让利幅度不必太大,否则让了也是白让。替代产品不只是限于同类竞品,也包括能够满足消费者同一种需要的某些产品。如薯片的替代品,不单包括其他薯片品牌,还包括瓜子、开心果等。另外,替代程度越高,弹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3.产品消费支出(即产品价格)占消费者收入的比重。比重越大(价格越高),价格弹性越大;反之则越小。对消费者来说,5元的产品,你让20%是1元,但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远没有20元的产品让20%大,因为后者让了4元!这就是一二元的产品很少特价促销的原因;
4.产品本身的竞争力。产品越有竞争力,弹性越大;反之则越小。比如,刚出炉的面包可能让利5%即可获得销售增长,而接近保质期的面包,你得买一送一,甚至买一送二。
除了以上4大因素外,还需要进一步判断需求弹性的类型:是富有弹性呢,还是缺乏弹性。特价后的收入大于特价前收入是做特价促销的一般前提,因此只有在e>1时才具备特价促销的可能。
那么,让利多少才算合理呢?
如果只追求营业额增长,不追求利润增长,则测算公式为:当e1=1,即销售增长比等于价格变化比时,对应的价格为特价让利的最低临界点。
如果追求利润增长,则测算公式为:当e2=1时,对应的价格为特价让利的最低临界点。
固然,以上公式测算的难度在于:销量1要有历史数据参考,这需要企业建立长期性的、系统的数据库;而销量2(即预期销量)的预测则没有什么捷径,就是根据经验和数据,不断总结、归纳、修正。通常来说,正常让利幅度在6%左右,惊爆价则需要达到20%左右。
在确定特价让利幅度时,还要注意如下5个方面:
1.同一门店同期特价产品较多时,在让利幅度上需要一定的梯度,不能一刀切;
2.做特价后的零售价,尽量选择整数或x.9元,如6.9元对消费者的吸引效果自然比7.1元要好;
3.在考虑渠道内成员多方让利的基础上,以最佳的特价零售价来测算厂家需要让利的幅度;
4.切不可孤立看待特价让利,作为费用之一的特价费用,要结合其他营销费用(如堆头、非价格促销、DM等)综合考虑投入产出比,不能为了做特价而做特价,有时换一种方式,销售增长幅度会更大;
5.如能提前获知竞品在同档期、同门店的下阶段特价品种和特价幅度,那只需实施跟贴策略即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合理压货
尤其减少终端特价即将结束前的备货,以尽可能减少特价补差。目前,许多卖场做特价让利核销时,并不是按照实销核销的,而是按照商定好的特价让利价格直接下单,且有“前7后8”规则,因此,卖场往往会“多吃”厂家特价期间的货源,导致特价让利补差增大,实际却并未全部让利给消费者。
合理投入促销期间的固定费用
按照e2的公式核算,在让利幅度确定后,必须依据保守预丈量,在确保e2>1的情况下,确定期间固定费用投入金额。预丈量不能太乐观。如果费用确实较高且无法降低,则可将固定投入费用(如常见的陈列费等)转变成变动费比模式支付给终端,以此降低风险,比如,将给予终端特价促销期间营业额的返点激励替换为直接支付陈列费用,就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要善于利用惊爆价、公关客情等方式,获取免费的陈列资源和终端支持
比如,可以利用特价期间上导购、促销活动,换取卖场免费陈列地堆;再比如,当特价让利幅度达到15%以上时,一般也可以争取终端免费陈列支持。极端地讲,你垄断了陈列资源,消费者不买你的,买谁的?
准确预测未来成本,建立提供链保障系统
此点对那些原料价格波动比较频繁、产品采购季节性很强的企业来说很重要。因为大型KA终端一般都是提前申报特价的,有的甚至要提前60天,你不能按照当前的成本来核算,必须要按照将来特价期间备货的原料成本核算,这就要企业建立有一定具有历史性、前瞻性的采购信息预测系统,并使产销系统实时对接,万一原料采购价或者提供量发生变化,可以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