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网-创新营销】世界上所有的问题,归纳起来无非就这样三个,第一个是什么,第二个是为什么,第三个是怎么办?我想提出问题会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研究探讨这些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最有价值的过程。
企业文化首先是老板的心病,没有一个老板不因为企业文化的问题而头痛。
太多的企业家,从冲锋陷阵的创业英雄到运筹帷幄的企业领袖,虽然不再需要再为发不出工资而头大,但埋头思考而很难有结果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文化。离开文化,战略将缺乏凝聚力,接近于一盘散沙,难以达成战略所要求的目标。于是管理乱象层出不穷。中国很多“有限公司”处于这种状态,而且在这个状态上混了很多年,之所以能够“混”是因为行业商机好,而不是因为文化软实力足够强。
再说企业文化经理。不论轰轰烈烈搞活动还是默默无闻做规划,依然有很多的迷茫。销售工作很“热闹”,研发工作很“给力”,财务工作很“关键”,人力资源工作也很“敏感”,而企业文化工作却如同一个没娘的娃,要么高层不重视,要么员工不领情。文化工作的价值究竟在哪?在此,我要替企业文化的工作者叫声苦:做文化,看起来好像比做技术容易,其实并不。原因是——
第一,技术有定量定性的指标,文化没有;
第二,技术有行业标准,文化没有;
第三,技术专家很少受到非专业的评价,但在目前,非专业的评论者在人数上是文化工作者的N次方。
这三个原因,已经把企业文化搞的烟雾缭绕,迷茫的就像北京PM2.5。更令人头痛的是,不管文化工作平时说起来有多不重要,但有问题就会七拐八拐的绕到文化头上。所以“文化是个筐,什么都能装”,效率不高,说明责任心不强,这是企业文化不到位;部门沟通不畅,说明氛围不好,也是文化的事;甚至每个人心里都充斥着不满,企业文化工作为什么不能做点实事?
我想用一个比喻来说明问题。一个企业如果不能突破文化的这一层迷雾,被大家熟悉,她就会像一个美女出现在大街上,周围的人都知道她心灵手巧,美貌如花,也看到了她每年能挣多少钱,却不知道她的脾气性格,不知如何来追求她,于是大家心里都在迷茫。解释企业文化,就是解释这个美女内在的脾气和性格。如果企业自己对此都难以捉摸,怎么能够奢望别人获得正确的见解?
那么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有人统计,关于企业文化的说法不下280多种。站在企业角度、社会角度、员工角度,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看法;突出价值观方面、行为规范方面、诚信形象方面,不同的方面会有不同的内容;采用舆论导向、造就楷模、礼仪规范、氛围营造、活动感染的手段,不同的路径会有不同的结果。因此对企业文化的定义都有一定合理性,同时也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
在这里我摘出一条,我认为这个概念是很好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认为有效并共同遵守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那么文化不仅仅是纹在纸上,更是要化在心里。我们写字的过程其实就是纹,把那个字纹在纸上,形成文化手册,接下来是要化到心里,要春风化雨,慢慢融入到生活里面。
文化一定要先有文,才能够化,没有文不知道化什么,这是第一。第二是重点在文,你说什么,你要给人传播什么,这是很重要的,但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还是要把你文的东西,真正化到你传播对象的心里面去,所以“三分在文七分在化”,文而不化,越文越差。如果只文不化,就像现在很多企业做企业文化,做了一套手册,做了一套方案,束之高阁,什么用也没有,得到的更多是反作用,劳民伤财。
再谈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因为需要,比如企业竞争力的需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人力资源的需要、品牌建设的需要。当然,也有其他需要,比如跟风的需要——别人在搞我也要搞,形象工程的需要——为了证明自己有文化。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他们的基本共识。我可以用三句话解决它的意义问题,真正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吸引人才、积攒人气、凝聚人心。
二十一世纪最贵的是什么,人才。那么吸引人才靠什么?工资、待遇、职位,最重要的,我认为是文化吸引,是他能否适应这个企业的氛围,这是起决定作用的。
第二个积攒人气,认同你的理念,就会购买你的产品。为什么这个气是重要的?比如好的餐厅人越聚越多,气越聚越足,可以想一想,这个饭馆货物周转肯定是快的,所以东西不会积压,东西不会是坏的。如何把这种气高度聚集起来,这是企业文化要做的事情。
第三个凝聚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在观察“商”字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秘密。这个秘密是什么呢?商字头上是一个文字,商字里面是一个人字,这叫“文居商头,人立商中”。文在商头,人立在商的里面,接下来“口”是钱币,只有这样的时候才能赚到钱。所以在商言商是不够的,还要在商言文。文化的管理是一个企业管理很高的境界。
最后是第三个问题,企业文化怎么落地、深耕、实操?
各家企业的做法也是精彩纷呈,特别壮观。有的企业喜欢搞文娱活动,添置体育器材和收购足球队。有的喜欢在电视上频频亮相。有的热衷于出版印刷,搞CIS和文化手册。有的钟情于设计理念,然后标语上墙、标识上纸、口号上嘴。有的迷恋于搞图腾,诸如山文化、水文化、狼文化、羊文化、狗文化、鸡文化等等。当然,也有许多稀奇古怪的做法,例如练习倒立的企业文化、上街裸奔的企业文化等等。
这些企业文化操作技术,看似比较多样化,其实是逻辑一致性的,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理念,企业文化建设只要从理念出发,通过策划、设计和推广,将这种价值观念融入到企业MI、BI、VI之中,融入到环境营造和文娱活动之中,就能够达到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至于各自的异同,只不过是突出的重点和方法不同而已。或者在基本的共识当中,为突出个性而做一些标新立异的动作罢了。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公司自己做,缺乏系统科学的方法论,甚至聘请来的咨询公司也是自己糊涂再糊涂别人,拿出来的企业文化方案如两句古诗说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越扯越远”。
文化,当它以自在的方式存在的时候,它是生长在现实土壤之上的,它是平凡的,也是质朴的,从而也是具有创造活力的。当文化从它生存的环境中被抽取出来,赋予它一个概念和形式,获得了一种包装并得到热捧时,这时也常常是它灵魂出窍、失去活力的时候。文化一旦脱离自己生存的土壤,就好比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的思想内容就会变得贫乏,甚至会遭到歪曲,成为一种束缚人们思维的枷锁。
我们看到,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模式就是从理念出发,然后推导出规范体系,最终外显为形象体系,进而以MI、BI、VI的识别系统表现出来。从概念出发,而不是从调和企业矛盾的实际需要出发,也不是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企业经营关系出发,企业文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方法上,都成为一个自我封闭的环道。看上去就如同毛驴拉磨,它走不出那个周而复始的圈,怎么可能不困惑呢?
在我们看来,凡是有人类留下痕迹的对象上,这个对象就留下了文化的影子。因此文化具有两个基本的属性:一是文化载体,也就是文化现象;二是文化创造力,也就是隐藏在文化载体之中的本质内容。如果只有载体形式,没有创造力的内容,那么这个对象就不体现人的劳动创造,不体现人的属性;当然,仅仅有创造力如果没有采用一定的载体表现,文化就不具有被认知的形式。文化本质是“道”,文化载体是“器”,它们之间可以说是“合则齐美,离则两伤”。
不管怎样,在文化的载体化过程中,创造力是文化最为本质的东西,或者说文化的本质属性是创造能力,而不是文化的运载工具。因此抓住创造力这个“道”,就抓住了文化的本质。确定创造力是文化的核心,就可确认,培育和开发企业创造力就是文化建设最本质的要求,也是文化建设的根本内容。
企业文化本质上是创造力的载体化,是“道器合一”。企业文化通过企业产品、企业经营、企业制度、精神风貌等这些文化载体表现出来,并且记录和保存下来,因此就形成了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这些具有文化载体形式的认识和分类。如果把文化的载体当作文化的本质,就像把穿在身上的衣服,当作穿衣服的人一样糊涂。又像把写入唱片中的美妙音乐,当作音乐唱片一样荒谬。
我们不妨联想一下中国文化的输出。很多年来,我国电影输出以功夫片为主,出版物则偏重花草虫鱼、丝绸、茶叶、瓷器、武术等方面的内容。文化传输仍旧停留在“器物”层面,价值观、文化性格等更深层次的文化创造鲜有涉及。无论民族文化还是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区分文化本质和文化载体的差别,以内容主导形式。否则,偏重文化的外在形式,而忽视文化内在的矛盾性内容,将会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
回到企业的角度来思考,从形式出发,为了企业文化而建设企业文化,看起来很美、说起来很甜、做起来很难且往往容易流产。只有从经营需要出发,为了企业战略而激活和开掘企业的创造力,才能够真正的契合21世纪企业经营环境和发展诉求。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向文化力要创造力!(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