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网-精英人物】李宁,原中国体操队运动员,奥运冠军,1963年3月10日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南泗乡。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先后摘取十四项世界冠军,赢得一百多枚金牌,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一举夺得三金两银一铜,是中国单届奥运会上获得奖牌最多的运动员,被誉为“体操王子”。李宁26岁退役后,以其姓名命名创立了“李宁”运动品牌。
8岁踏上体操之路,26岁退役;19年体操生涯,夺得106块金牌,这是李宁在世界体操史上创造的成绩。
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李宁从吊环上摔下,全场一片惊呼声。随后,他从地上爬起来,拍了拍手,带着一贯的笑容走下赛场。第二年,“李宁”品牌创建,“体操王子”变身商界牛人。
2004年,李宁公司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体育用品公司;2009年,李宁公司在中国市场上超越了竞争对手阿迪达斯。这期间,李宁还客串过演员,一袭黑衣与杨紫琼对打;同时又走进北大校园,成为一名法律系学生。
不过,人生给李宁的考验也从未停止。从赛场到商场,从亚洲金融风暴到全行业增长放缓困局……去年,面对管理层大换血、业绩下滑,已经淡出公司管理的李宁又开始上阵指挥,再次直面新的挑战。
行业“入冬”
李宁提出“三个聚焦”战略
在2013中国体育用品业高峰论坛上,李宁与众老总坐在一起,被称为“李宁大哥”。谈及各自的困局,“李宁大哥”微微蹙眉,他坦言,李宁公司如今遇到了难题。
去年,李宁和他的公司遭遇了严峻挑战,“因为全行业前几年透支成长,所以现在都遇到了巨大的困难。”李宁说。库存高企、管理层大换血、销售下滑、股价大跌,是去年以来李宁公司的真实写照。
紧接着,今年3月,为将过去几年、目前和未来的风险做一次性财务处理,李宁公司交出了一份不尽如人意的成绩单。2012年亏损19.79亿元,是自2004年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与此同时,众多运动品牌的财务报表也是一片颓势,全行业集体进入寒冬。
面对困境,此前已经较少参与公司日常管理的李宁选择回归。他曾说:“我每天都在想,怎样能让这家公司有一个更好的结构、更好的平台,把握住市场的发展机会,来实现我们的理想。”
回归后,李宁提出了“三个聚焦”战略,即聚焦核心品牌—李宁牌、聚焦核心业务—回归体育本质、聚焦核心市场—内地市场,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引入战略投资者TPG、赞助CBA、签约韦德,推出大规模渠道复兴计划。
如今,他会参与公司每周的运营会议,参加不同项目的会议,每个月开一次执行委员会会议,定期进行业务回顾,掌握改革的进度,“业务决策过程我都要参与。”他说。
24年从商,这并非李宁遭遇的第一次挑战。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李宁公司首次遇到发展瓶颈,年销售额10亿元的门槛怎么也突破不了。面对困境,当时的李宁同样选择了变革之路:引入职业经理人,确定专业化的发展战略,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引入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最终走出困境。
做一个伟大的中国体育品牌
并不容易
李宁,因为运动员的身份而为人们熟知,又因李宁品牌而与全民亲近。他说,当运动员时,他从来没有穿过中国品牌的衣服,退役后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做一个伟大的中国体育品牌。
在他的设想中,这个品牌能够为中国体育起到辅助作用,能够支持参与运动的人、激励参与运动的群体。
这两年,公司遇到困境,李宁回来了,最初的体育梦想仍然没变。他说过,我回来后,首先就是要让品牌回到体育上来,回到中国的体育、中国的市场上来。我们希望真正能做到体育属性,产品要回归体育的本质。
但是外有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强势品牌,内有安踏、特步等奋起直追,李宁深知,做一个伟大的中国体育品牌并不容易。
从昔日的体操王子到如今的公司董事长,身份跨越间,李宁经历了比一般人更炫目的成功,也更深地体味过锋芒背后失意的滋味。李宁说,努力和梦想是他从运动员到现在一直深深刻在心里的字眼,他对未来始终怀有信心。
角色转换
《时代周刊》眼中的“探险家”
李宁的身价曾达到近20个亿,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标准商人”,“我对交易和成本都不敏感,只是目标很明确,然后就一个劲儿往那儿走,这也是我在做运动员时得到的最多的训练。”李宁说。
2006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李宁为60年亚洲英雄之一,称他“是一位在体操和商业生涯中均具有灵活头脑的传奇人物”。当时,《时代周刊》将李宁归类为“运动员和探险家”,而非“商人”。
“探险家”是李宁很少为人知晓的一面。1993年,李宁公司迁址北京,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同年,李宁与杨紫琼合作拍摄电影《七金刚》。银幕上的李宁,穿黑色风衣、戴墨镜,腾挪躲闪,武艺高强。
1998年,在对企业家族人员管理中的状况进行治理后,李宁脱身商海,走进北大法律系,与一群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同学一起上课、上自习、复习考试,到食堂吃饭……他说,“希望能有那么一天,很多孩子买了李宁牌,但完全不认识我,这是我最需要的。”
当被问道:“李宁公司度过此次困境后,你是否还会淡出公司管理,去做别的事情?”李宁没有正面回答,他说,我从未离开过“李宁”,只是工作重点根据实际需要在不断调整。过去、现在和将来,我都会一直为“李宁”而付出。
对话
问:如果我们把今天众多成功人士梦想的开始设在大约25年前,请问当时你在做什么?
李宁(以下简称李):1989年7月26日,“李宁”这个品牌诞生了。1992年,我实现了一个梦想,为中国奥运代表团提供领奖装备,“李宁牌”改变了中国冠军穿不上中国品牌的历史。
问:作为一个成功者,你人生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李:最大的挑战是从运动员到企业家的转变。那时是去做好一个运动员,现在是要把企业做好。赛场虽然不同,但“坚持”都是必须做到的。每个人面对逆境的方式并不相同,但只有坚持和努力才能真正成功。
问:有什么话是你深信不疑并且最想教给孩子的?
李:我常常给自己的鼓励是:我不是一开始练体操就成为世界冠军的,也是一点点、一步步往前走,战胜一个困难上一个台阶,再战胜一个困难再上一个台阶,最后才走上奥运冠军领奖台的,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也能这样脚踏实地地一步步前进。
问:是否有过放弃的时候?如何度过那段艰难时光,让自己继续前行?
李:从一个运动员到企业家,我一路走来,不管做什么事,都有一个不断突破自我、勇敢地去面对挑战和困难并获得重生的过程,只要积极进取、找准方向,就能获得新的机遇并得以新生。就像李宁公司直面行业挑战、积极转型一样,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并始终以勇敢的心与大家一起再创新的辉煌。
本土运动品牌期待复兴
2013年中国财富500强公布,森马、李宁等服装业大佬落榜。
日前,美国《财富》杂志发布的2013年中国财富500强名单,体育品牌李宁跌出了500强榜单。近两年,在消费不振、外需减弱、成本增大等因素冲击下,服装行业发展陷入低谷,服装业大佬们首当其冲,日子都不好过。
8月12日,李宁公司公布财报,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下降24.6%,并出现1.84亿元的净亏损;而去年同期的净利润则为0.44亿元。
自2012年以来,多家本土运动品牌遭遇“滑铁卢”。2012年全年,李宁、361度、安踏等公司关店总数超过3000家。截至今年6月底,李宁公司常规店、旗舰店、工厂及折扣店的店铺数量共为6024间,较去年底净减少410间。
李宁公司的境况,可谓国内运动品牌的一个缩影。
近日,李宁公司的竞争对手安踏体育也公布了2013年中期业绩,其净利比上年同期下跌18.69%,至6.26亿元。
曾几何时,作为国产运动品牌领头羊的李宁是众多年轻人追捧的对象。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中国人均收入的提高,国产品牌处境反而越来越惨淡。在全球经济的背景下,面对耐克、阿迪达斯等众多洋品牌的入侵,国产品牌占据的市场份额被大幅度削减。此外,新晋崛起的快时尚品牌H&M、ZARA、优衣库等又不断抢占、蚕食国内市场。一路走来,李宁追得很辛苦,然而它的身后,安踏、特步、361等众多国产运动品牌又穷追不舍。在这样内忧外患的处境下,曾经作为国产领军品牌的李宁发展每况愈下,形势堪忧。
事实上,早在今年3月,李宁公司宣布启动复兴计划后,就有业内人士提出,2013年将是体育用品行业的深度调整年,行业回暖的迹象最早也要等到第4季度才有可能出现。
东方证券纺织服装行业资深分析师施红梅认为,总体来说,受国内经济大势影响,服装行业销售受压、盈利下滑的趋势在短期内较难改变。
李宁公司执行主席李宁表示,现阶段出现的问题是行业问题而不是市场问题,“经济放缓,但中国城镇化仍在继续,经济放缓令市民会有更多时间去运动,体育市场会更繁荣” 。
转型后的李宁能否浴火重生,夺回失去的市场?答案将留给时间去检验。(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