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网-精英人物】日前,《半岛都市报》“财富天下”版块正式成立,“财富天下”旨在传播金融产经业的重磅消息,聆听创业者的财富故事,搭建资本和创业对接的平台,展示财富廪实之后的精神丰盈,12月初,《半岛都市报》的记者对亨达的德孝文化进行了深入报道,并对董事长王吉万进行了专题采访,采访过程中,《半岛都市报》的记者被亨达的德孝文化所深深感动,并在董事长的强烈要求下,回家第一次亲自为妈妈洗脚,体悟孝道。12月3日,《半岛都市报》A30、A31整两版刊登董事长专访,董事长王吉万也成为荣登《半岛都市报》“财富天下”版块的首位财富人物。
在人群中,王吉万总是比较“显眼”,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有一张毛爷爷的脸,艺术家跟我走在一起,摄像机都会对准我,哈哈。”其实还有个原因,就是他不论在哪都爱穿一身中山装。
“夏天我的衬衣都系扣子穿 ,中山装的特点嘛,很多人说我傻。”他坚持有自己的理由,一个是媳妇说军人出身的他穿中山装很好看,另外是“穿着有感觉”。啥感觉?他这样回答:“中山装是老祖宗的发明,本身就很有文化,我穿上它就能时刻提醒自己要给员工做出榜样,让他们看到我就想起亨达的孝亲文化。”
王吉万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不太谦逊。刚一见面说明来意,得知自己要当周刊的封面人物,他“腾”地一下从凳子上站起来,很认真地看着我说:“找我就找对人了!”
其实后来我知道,这是他对我们《财富天下》周刊的一种期许。“你们做财富周刊,就要说财富故事,但是这个财富不能用金钱和产业去衡量,明白吗?就像我跟你讲的,要强调无形财富,这样才有分量。”后来我数了数,采访过程中王吉万给周刊提了至少三条中肯的意见。
这样的老板真的少见。虽然我是个年轻记者,不过也认识了些许的大小老板。只有王吉万,在给我交换完名片之后,迅速打开手机录入我的号码,然后拨了过来。“你可以直接存,比较方便。”
采访过程中,聊到孝亲鞋,他给我下命令:回家一定要给你母亲洗脚。采访结束时,又特意送给我一个笔记本,上面题字“姑娘性如棉,媳妇性如水,奶奶性如灰”赠与我,解释完含义后又嘱咐我:你做到这三句话,必定能幸福。
说实话,我很难来形容王吉万给我的这种感觉。采访本是我的工作和任务,可是从他那离开的时候,我似乎已经忘记是我在采访他,而更像是我去上了一堂“德商”课。
当天晚上,当我把母亲的脚放进洗脚盆,看到她脚上的趼子和皱痕,有一种异样的感觉突然从我的身体某处冲了出来,而后直奔心头,不能抑制的泪花就涌了出来。
仿佛就在这一刻,我真的读懂了,王吉万和他的德孝人生。
跟王吉万的初次见面约在他的"金楠雅苑"会所,推开古色古香的大木门,扑鼻而来的是一股含有小叶紫檀、金丝楠木的混合香气,会所里各式古玩、紫砂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进入会客厅之前,要经过一扇门,上书对联:"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横批"师范"。 他专门为老人设计开发了孝亲鞋,他在企业里率先开设了免费的道德公益大讲堂,他建设了亨达书院,让员工们免费到书院里学习传统文化……29年前从一个手工作坊"扑棱 "出来的即墨"鞋匠"王吉万,如今张口闭口儒释道,进门出门孝贤德。有人说他不务正业,有人说他走火入魔,王吉万都做了些啥?他在想什么? "过去我在用良心做鞋卖鞋,如今我要把孝亲文化传递到每个做儿女的心里。作为孔孟之乡的山东企业家,这是我和亨达的责任。"--王吉万
女婿下海帮岳母做鞋
1960年,王吉万出生在即墨县营上乡(现在的即墨市北安办事处),家里姐妹六人,他是独子。从小爱看报纸、读新闻的他,从小就是班级里的“头头儿”,1978年3月入伍之后也是兵干部。1983年底,当了6年兵的王吉万从部队退伍回乡,被分配到即墨县农牧局开车。
彼时他的妻子单玉萍和妻弟、妻妹三人都在即墨县一家村办皮鞋厂里工作,而且还全是关键技术的业务骨干。那时候,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由南方吹到了北方,一天,丈母娘潘瑞兰提议,“不如你们姊弟仨自己单干吧,让吉万有空帮帮忙。”
说干就干,可是资金哪里来?当时,王吉万的父母省吃俭用攒下了3000元钱,算是村里的“首富”,可父母实在不敢冒险。无奈之下,王吉万拿出了自己当兵时攒下的300元,加上丈母娘家凑起的560元,860元钱组建了四个人的“家庭作坊”。
创业初期,他们每天生产三四双皮鞋,每双鞋能卖12元。由于鞋子质量好,加上当时整个市场求大于供,卖价从12元、13元到15元……很快就卖到了20元。于是全家开始招兵买马,工人很快达到30多人。
此时的王吉万还在机关里当司机,他敏锐地感觉,商机就在眼前,是时候专职创业了。可辞职却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尤其是岳父:“这么一份光鲜的工作不能扔,做生意不是长久之计,万一政策变了咋办?”
“不安分”的王吉万知道“有舍才有得”,1985年4月份,他背着家人毅然辞职。因为他年纪最大、管理能力也很高,所以全家推举他成为了鞋厂的带头人。
军事化管理的“三无”个体户
受当兵生活的影响,王吉万一辞职,就给30多个人的小作坊定下了生产制度,用他的话来说是“流程化”。这在当时是超前的,直到今天,走进亨达的厂区,你依旧会感受到浓厚的军队管理气息。
那时,挤在丈母娘家三间屋子里创业的皮鞋作坊已经在即墨小有名气,不过这个时间段还没有亨达,用王吉万的话来说“没有企业名称,没有企业商标,没有企业厂址,只是在工商所登了个记,属于绝对的个体户”。鞋盒上的标识为“青岛皮鞋”,几乎是产多少卖多少。
没想到的是,赚的钱越多,反而是自己家的人先慌了神。“孩子们啊,咱们还是本本分分过日子,你们把钱分分单干去吧。”担心家人成为“资本家”,1987年的一天,岳父突然这样说。
王吉万一听,已经70多个人的作坊,哪能说散就散?理解岳父的顾虑,他主动提出将作坊从丈母娘家搬走。1988年初,王吉万多方联络之下,终于在当时的即墨县表带厂租到了一处厂房,把作坊正式发展为工厂。
规模壮大了,所有行为都逐渐走向规范。那时的王吉万只有28岁,但是他意识到,品牌对一个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当时“亨得利”手表很时髦,王吉万心想,不如我的鞋厂叫“亨达”吧。没想到的是,“亨达”商标早被四川省一家制鞋企业抢先注册了。认定了就不改变,他毅然决然地奔向四川,花了30万元的“天价”买回了“亨达”商标。
关于质疑
记者:有人说,亨达的孝亲文化无非是造了个噱头,让鞋子更好卖而已。您怎么看?
王吉万:让他来我厂里看看,感受一下,就不会这么说了。亨达选择传统文化中的“孝亲”作为企业文化之本,每个员工受到精神洗礼后也收获了更加和谐的家庭氛围。另外,现在的消费者更加追求精神需求,更加追求以文化为载体的产品。
关于家族企业
记者:据我了解,在当年的民营鞋企中,很多企业都分家了,不过你们亨达一直是家族模式,您的思路是?
王吉万:(突然朝记者伸出一个拳头)你看这是什么?明白了吧。你说的的确是,我们现在既是家族模式又是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这很难得,首先是基于我们家的和谐美满,至上而下尊老爱幼,很少计较得失。另外,我觉得分家不一定是坏事,但不分家一定是件好事。
关于员工
记者:您跟员工之间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采访您过程中,看到您跟员工之间平易近人的接触,也很有感触。
王吉万:这是一个老板理应做到的,因为我一直记得这句话:“员工可以跳槽,而老板只能跳楼”。这些年,亨达从一个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到技术密集型企业,再完成资本运作和企业文化塑造,发展之路并不容易。没有员工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不求亨达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但求能够健康、持续、和谐,能把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我就知足了。
一双半筒马靴熬过企业寒冬
1988年,可以说是亨达发展史上里程碑的一年。鞋厂搬家,等安顿好了已经是 3月份,王吉万发现,此时已经错过了春 、夏鞋最佳的开发和储备时间,于是他做出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停下生产脚步,全年做冬季的女式半筒马靴!
这是个“比建三峡大坝还艰难”的决定。“全年利润压到一个季度,压力可想而知。”为了配合这个决策的执行,缺资金的王吉万去银行贷了10万元。
“那个时候,别说银行贷款,只要自己的日子过得还行,谁都不愿意去借钱,也都借不起。”可是王吉万敢。
就这样,1988年的亨达工人就做了一件事:集中精力,打造一款舒适、时髦、保暖的女式半筒马靴,结果一上市,就制造了一场“亨达抢购潮”。
从规模“刹车”到品牌塑形
上世纪90年代末,受新型商业模式的冲击,大量的国有集体商场并购、转型甚至走向倒闭。“亨达一直都依赖商场进行销售,走的是‘产—供—销’的模式,因此销量造成严重冲击。”那时的亨达可谓是到了危急关头。
王吉万意识到,必须要转变企业经营策略了。喜欢看新闻的他 ,有一天突然看到一篇关于“耐克模式”的稿件:“即使我在全世界的生产工厂都被炸掉,只要我耐克总部的‘大脑’存在,我很快就能复活。”这让他大受启发,随后在亨达内部进行了重大调整——不再攻城略地,而是专攻品牌运作,跟世界鞋业合作,为品牌塑形。
顺利度过了这个艰难期,王吉万带领亨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并不满足的他开始发现,企业需要的不止是品牌。“无形财富比有形财富更加宝贵,企业需要自己的灵魂。
全国考察学习、听讲座 、上MBA班……2011年,王吉万终于为亨达找到了魂:孝亲文化。他定期举行道德大讲堂 ,每年因为工人参训形成的直接支出就有1000多万元,在别人看来无异于傻子。可是王吉万觉得,这些钱花得值。
“孝亲”不只属于亨达
熟悉王吉万的人都说他是性情中人。一位亨达员工告诉记者,王吉万每次登上主席台讲话,首先要给在场员工深深地鞠上一躬,甚至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
在家里,王吉万是个孝子,也是个好女婿。他的妻子单玉萍同样是一个孝女。被称为“单妈妈”、王吉万的丈母娘潘瑞兰如今已80岁高龄,在亨达27周年庆典上,她拉着王吉万的手叮嘱说:“你们一定要:为工人多开钱,为国家多缴税,为社会多做善事,这样我就放心了。”
3年后想起那一幕,王吉万眼里的泪花都打转。“老人非常善良,这句真心话我要记一辈子。”
2013年4月24日,在单妈妈80岁生日礼上,妻子单玉萍把自己亲自设计生产出来的孝亲鞋为母亲穿在脚上,感动了现场所有的人。具有防滑、减震、抑菌除臭等多种功能的“孝亲鞋”诞生后 ,王吉万决定:每销售一双亨达孝亲鞋,捐赠5元钱给中国老龄事业基金会。
“孝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这不是亨达的文化,是全社会的。”王吉万说,希望亨达孝亲鞋作为一种文化载体 ,让全社会都弘扬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