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时,他创立的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20多年的历练,昔日独闯京城的卖鞋少年,如今已成为安踏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被称为“中国鞋王”。但他那以鞋起家的创业故事依旧是业界津津乐道的一段佳话。
丁世忠1970年出生在被誉为“中国鞋都”的福建晋江。他的家乡晋江陈埭镇是一个面积不到40平方公里的小镇,是如今中国乃至世界最主要的运动鞋生产地之一。上世纪80年代初,这里遍布鞋业作坊,丁世忠从小就在鞋业作坊中长大,而他的一生也注定要与鞋结缘。
像很多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一样,丁世忠没有显赫的背景。初中毕业后,在“改变生活”的质朴梦想鞭策下,到北京独自打拼,以一个少年永不妥协的执拗和勤奋,硬是让晋江出品的鞋在北京的市场上打开了销路。他用4年的时间赚到20万元,积累了“第一桶金”。
回首当年,丁世忠感慨良多。信念和坚持,被他看做成功的必备要素。
“每一个创业者都会经历一系列的困难,但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有信念,一直在坚持,再大的困难其实都不可怕,”丁世忠说。
创业初期,丁世忠养成了没事就去商场看鞋的习惯。闲暇时间,他会跑到北京各个商场的运动鞋柜台,观察知名品牌鞋的款式和性能,跑到大街上留意来往行人脚下的鞋。时至今日,安踏的业务范围已涵盖体育服装、体育用品等多个领域,但丁世忠喜欢看鞋的习惯却依旧没有改变。
“我觉得这可能就是一种职业病。几十年来我哪里都不喜欢看,就喜欢看人家脚,”丁世忠笑着说。
常年观察鞋、研究鞋,让丁世忠对于鞋有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在他看来,国内市场上各类鞋的发展演变过程从一个侧面折射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对于穿鞋的需求非常简单。以前除了皮鞋之外就是布鞋,后来又发展出来了"旅游鞋",其实就是轻便鞋的一种统称。随着消费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专业运动鞋的认识和理解也越来越深,有了更细致的划分和需求,”丁世忠说。
“现在有个词叫"撞衫"或"撞鞋",就是说现在大家穿了一样的衣服或鞋好像就很尴尬。这种尴尬折射出的是社会的进步,孕育着无限商机。”(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合作媒体: )